元宇宙
2021-11-09 15:27:50
  • 0
  • 0
  • 0
  • 0

元宇宙

一.2021年可称为“元宇宙”元年。

近日,facebook突然宣布改名为Meta,全力发展元宇宙概念。微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也早就盯上了“元宇宙”这块蛋糕。那么,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出版,它描述的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但谁都没有预见到在30年之后,此书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形成了一场如此“科幻”的冲击波。

2021年3月10日,沙盒游戏平台Roblox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该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引爆了科技和资本圈。此后关于“元宇宙”的概念与文章迅速充斥各类媒体,引发思想界、科技界、资本界、企业界和文化界,甚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形成了“元宇宙”现象。

2021年语境下的“元宇宙”的内涵已经超越了1992年《雪崩》中所提到的“元宇宙”,它吸纳了信息革命(5G/6G)、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革命,以及VR、AR、MR,特别是游戏引擎在内的虚拟现实技术革命的成果,向人类展现出构建与传统物理世界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的可能性;引发了信息科学、量子科学、数学和生命科学的互动,改变了科学范式;推动了传统的哲学、社会学,甚至人文科学体系的突破;囊括了所有的数字技术,包括区块链技术成就;丰富了数字经济转型模式,融合De-Fi、IPFS、NFT等数字金融成果。

有代表性的“元宇宙”定义为:它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比较符合实际的描述为: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连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二.“元宇宙”的前生今世

1.诞生

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哲人留基伯撰写了一本著作《宇宙学》,之后他的弟子德谟克利特又写了《宇宙小系统》一书。他们师生二人,构建了古典原子论和宇宙学的基础。

后来,被赋予特定理念的“宇宙”就成了“元宇宙”。在这个意义上,“元宇宙”经历了三个基本历史阶段:

(1)以文学、艺术、宗教为载体的古典形态的“元宇宙”:西方的《圣经》、但丁的《神曲》,甚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巴赫的音乐,都属于“元宇宙”;东方的《易经》《河洛图》《西游记》则是别具特色的“元宇宙”代表。

(2)以科幻和电子游戏形态为载体的新古典“元宇宙”:200年前雪莱夫人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和J. K. 罗琳的《哈利·波特》,1999年全球上映的影片《黑客帝国》,一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可能被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所控制。

(3)以“非中心化”游戏为载体的高度智能化形态的“元宇宙”:2003年基于Open3D的“第二人生”,是标志性事件。此后多款游戏软件都属于这个阶段。

“元宇宙”源于游戏,超越游戏,现在正在进入第三阶段的中后期:以游戏为主体的“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和框架趋于成熟;同时游戏与现实边界开始走向消融,创建者仅仅是最早的玩家,而不是所有者,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决定。

2.演化

“元宇宙”正在形成其特定的构造(七个层面):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

典型事件:虚拟演唱会、虚拟教育、虚拟金融、学术活动虚拟化、虚拟创作。

如此以来,人们很快可以随时随地切换身份,穿梭于真实和虚拟世界,任意进入一个虚拟空间和时间节点所构成的“元宇宙”,在其中学习、工作、交友、购物、旅游。对于这样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社会生态,人们目前的想象力显然是不够的。

三.“元宇宙”元年的“群聚效应”

技术意义的“元宇宙”包括内容系统、区块链系统、显示系统、操作系统,最终展现为超越屏幕限制的3D界面,所代表的是继PC时代、移动时代之后的全息平台时代。

支持“元宇宙”的技术集群包括五个板块: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显示技术;区块链技术。

“元宇宙”以“硬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集成电路、通信组件、新型显示系统、混合现实设备、精密自由曲面光学系统、高像素高清晰摄像头等等。最终,“元宇宙”的运行需要物理形态的能源。

四.具象的“元宇宙”以抽象的“元宇宙”为基础。

1.抽象的“元宇宙”

首先数学意义上的“元宇宙”——抽象代数基于“群、环、域”的概念,符合“第一同构群定理”,它们可能揭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存在对称和映射关系。所谓的“元宇宙”则是现实世界R+和虚拟世界R′之和,即抽象代数所建立的同态映射与同构模型,有助于理解“元宇宙”。还有一个被称为“自然转型”的理论,属于“范畴理论”分支,描述两个数学结构如何存在映射关系,也有助于从抽象数学层次理解“元宇宙”形成的深刻原理。

其次,量子力学有助于对于“元宇宙”的抽象性理解,量子力学与全息宇宙的理论存在极大的重合性,整个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二维的结构,加上人类信息,构成三维世界模式,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可以编码成量化的意识。经过量子力学诠释的“元宇宙”,就是那些可以完美描述我们所有经历的一个又一个意识的“信息块”。在这样的意义上,“元宇宙”是全息的。

2.“元宇宙”的原居民

“元宇宙”早期,真实世界中的人们通过数字映射的方式获得虚拟身份,通过数字化,实现对传统人的生理存在、文化存在、心理和精神存在的虚拟化配置,进而成为“元宇宙”的第一代虚拟原住民,他们具备现实人与虚拟人双重身份。

未来的“元宇宙”居民必然多元化,只会比《银翼杀手2049》中的社会更为复杂,每个个体都具有复杂身份而非单一身份,生命也将从有限到无限。

五.信息视角下的生命

如果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信息块”,那么作为信息人、数字人、虚拟人,完全可以想象一个由信息构成的网络。

生物人、电子人、数字人、虚拟人、信息人这些“元宇宙”的主体,最终都演变为有机体和无机体,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结合形成所谓“后人类”,有学者将他们命名为“赛博格”,他们在未来世界将行走于生物体和机器之中,是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新形态人类。

美国学者福山在他的著作《我们的后人类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后果》中指出: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最大危险在于它有可能修改乃至改变人类的本性,“人性终将被生物技术掏空,从而把我们引入后人类的历史时代”。

1990年左右出生的“Y”世代人群,对即时通信、网游、云计算具有天然的接受能力,更在意生活体验,是同时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第一代;2010年之后出生的人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与尖端科技互动,并将科学技术进步完全融入自己生活的第一代人,也将是“元宇宙”完全意义的“原住民”。

六.“元宇宙”时代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它需要考量一些列问题:

1.如何确定“元宇宙”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

2.如何制定“元宇宙”内在的经济规则;

3.怎样避免“元宇宙”内在垄断;

4.如何预防“元宇宙”的霸权主义和“元宇宙”之间的冲突;

5.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

6.如何协调资本、政府和民众参与创建“元宇宙”。

七.“元宇宙”对各种观念的冲击

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和价值观念都会被改变和颠覆,并触及哲学,甚至伦理学。它导致人们重新思考基本的哲学概念:先验知识、存在和存在主义、经验主义、二元论、语言本质、超现实社会、单向度,进而影响对以下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思辨的认知:

1.笛卡尔的“二元论”;

2.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的关系;

3.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我应该是什么”;

4.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就是世界;

5.博德里亚尔的“大众化的虚无世界”。

南宋陆九渊延续自战国时代关于“宇宙”的诠释,在“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基础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确认了“心学”的内核;此后明朝王阳明继承发扬“心学”主旨,指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当今,要认知“元宇宙”的真谛,陆九渊和王阳明深邃的思想是重要引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