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生活自理教育
2018-09-26 08:21:47
  • 0
  • 0
  • 0
  • 0

大学的生活自理教育

儿子发消息说,他们学校里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到附近的居民家里租住房子,在租住的房子里生活一天(大概是周末),我想这是学校有意识的锻炼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的孩子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都住校,以前有不少人包括我们以为孩子住校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大半是想当然,有调查资料显示,住校的孩子除了在洗衣这事上有比不住校孩子的高能力之外,其他的多项生活能力都不及不住校的,而根据我的看法——我的孩子,他即便在洗衣这事上,也没有得到锻炼,因为多数时候他穿过的衣服,都是在周末回家的时候带回来,让我们给他洗。

儿子说,他们在租住的房子里,要自己做饭,还将他们做的什么饭,是怎么做的,都告诉了我们,说这事让他很受震动,觉得即新鲜又有点慌乱——生活上的事,毕竟只有切身经历了才有真体验,才有真知,不亲身经历,总归肤浅,古语道“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如此。

生活教育需要切身经历,通常所说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也需要亲力亲为,不止是人文学科的知识,自然科学方面、在自然知识的来源和获取过程以及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切身的体验。中国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上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基础教育上美国等国注重体验性,即学生的亲力亲为所领悟到的,而中国则“走捷径”,直接将那些知识拿来了、记住了,就算完成了教育。

好在,我们的教育正改变这种状况——从十多年前的第一轮教改,就走上了这个历程,虽然至今“填塞式”教学(教育)仍旧非常顽强,但相较于以前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

想到暑假里,我儿子回家来给我们说:他们学校里让学生都要有选修课,一些选修课实质上就是社会实践课,比如去医院实习或跟医疗有关的实践活动,要在暑假里做——他就选了这门课程,并且要将如何进行的活动、拍照片以纪实,还要让所在实习活动单位里的人盖章以证明确实去做了。但是,我儿子说,学校一推出一门容易做的选修课,几分钟就被学生抢光了(青岛大学在他们的校园网上公布信息,一些选修课也让学生网上报名,每门选修课都规定了人数限制),像去医院实习或做跟医疗有关的实践活动,则报名的人就少,他说他就是因为没有抢到容易做的选修课才被迫选社会实践课的。

人的所知所学,毕竟要回到社会才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不该有“围墙”,不该将自己孤立起来,我近来读美国、日本、英国等当今顶尖科学家写的科普书,他们将各自的工作、要做和正做的事,让每个人都能读懂读明白,让最顶尖的科学研究普及到大众,一则这是跟社会互通的渠道,二则由此也让大众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这就是去围墙。

大学的生活教育,一个是个人生活的自理教育,一个是社会生活的“自治”教育。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