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之精神的原动力——好奇心的发展
2018-12-26 17:34:45
  • 0
  • 0
  • 0
  • 0

科学与人之精神的原动力——好奇心的发展

真知源于物质运动的展现,源于人之精神——好奇心的发展。

我吃过石榴,但从未留心过石榴子的形状和排列,直到今天读到《神奇的数学》才注意到它。可见,日常经验里的事物,未必真的进入到人的思维——较深层次的思维中去,也即说,即便身边的事物或者发生在自身的事物,自己未必对它“知”。从中也可知,书籍或他事他物是打开人的视界的一种途径,不然处于浑然无知之中而毫无自知自觉。

开普勒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17世纪的他观察了石榴内部石榴子的形状:一开始石榴子是球形的,随着它们的长大,任何一颗位于中心的石榴子周围都紧贴着另外12颗石榴子,于是,石榴子变成了12面体。但这个12面体并不是由12个五边形组成的,它实际上是一种风筝形状,这类形状被称为菱形12面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揭示自然之奥妙的现象,如一层一层的摆放球形水果,最节省空间的就是6边形,此时层与层之间彼此契合在一起,每颗水果下面都有3颗水果托着它,合在一起,这4颗水果则构成了一个四面体的4个角。

它令世世代代的数学家为之着迷,但直到20世纪末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和计算机力量的结合,是不是还有比前述六边形排列方式更节省空间的——被称为开普勒猜想,才最终浮现出来。

开普勒观察了石榴子的内部明白了雪花为什么会有6瓣,但真正搞明白它的原因是与水分子结构相关的,这一点直到1912年X光结晶学的诞生才能被揭晓出来。

水分子的球棍结构(模型)与水果摊上橘子的摆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冰晶中所呈现出的6边形是构成雪花形状的关键所在;所以,开普勒的直觉是对的:橘子的堆放和6瓣雪花之间,确实存在着关联。随着雪花逐渐成型,水分子依附在6边形的6个顶点上,从而形成雪花的6朵花瓣。这一从分子向大雪花转变的过程中,水结晶的对称性是核心所在,但控制每一片雪花变化的则是另一种重要的数学形状——分形体。

我们知道物质无限可分,其实,形状也无限可分。一条曲线如海岸线,依照一定的规则拆分且重复下去,可得到一种直观的关于空间维度的新认知:想象一张透明的方格纸,将其放在某个形状上面,数出于该形状交汇的方格数量。接着,再拿另一张方格纸,而这次纸上的格子尺寸为刚才那张纸上的一半。如果这个形状为一条直线,那么测出的方格数则是直接变为之前的2倍,如果是形状为正方形,那么测出的方格数量为之前的4倍,即2的平方倍。

有趣的是,当将这一程序套在之前建立出的分形海岸线上,方格数尺寸折半之后,所得出的测量结果大约为之前结果的2的1.26次方。因此,我们创造出了一种对于维度的新的定义——将海岸线的维度视为1.26.

从某个方面来讲,该维度向我们呈现了该曲线试图占据的空间大小。而对于三维立体来说,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类似的流程,运用立方体网格来代替方格纸,然后逐次缩小网格的尺寸,观察所测量的形状与网格交汇的情况。借助于这样的流程,花菜形状的维度是2.33,纸团的维度是2.5,吸蓝花的维度则达到了2.66.更加惊人的是,人类的肺,分形维度高达2.97.

原来,科学就是这样逐渐深入、逐步发展的,越来越接近事物的真实。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