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困境中直觉判断靠谱吗?
2021-12-27 15:22:21
  • 0
  • 0
  • 1
  • 0

道德困境中直觉判断靠谱吗?

一.“电车困境”及“人行天桥困境”

英国哲学家菲莉帕·福特于1967年提出了“电车困境”,后来又衍生出来了“人行天桥困境”,这个“理想实验”的故事是这样的: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驾驶的电车刹车失灵了,即将撞向前面的五名铁路维修工人。但是你发现另一个支道上只有一名工人,因此你可以选择扳动转向开关,让电车驶入支道,用牺牲支道上一名工人的方式挽救另外五名工人。你是否会扳动转向开关?”再考虑另一个相似的情境:同样是“失控的电车即将撞向五名工人”,不同之处在于,唯一能挽救五个人的方式是把电车上方天桥上的一个人推下铁轨,用他的身体挡停电车。你是否会把人推下铁轨?

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及人们的选择

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即无人驾驶技术,在遇到现实路况时如何应对?例如,是优先保护乘客还是路人?当需要在人数少的守规则者与人数多的不守规则者之间选择时,应该牺牲哪一方?等等。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选择还不同。

在“电车困境”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道德直觉做出决定的,并且,人们的选择很容易受一些看似与道德无关的因素左右。例如,面对失控的电车,大多数人难以接受亲手把天桥上的人推下铁轨去阻挡电车。但是,当把“推”这个方式稍稍做出变化,改成只需要启动一个活板门开关,就能使天桥上的人掉下去。这时,大多数人转而能接受“以一换五”的做法。如果把情境再加以变化,改为通过手持一根长杆把人推下铁轨,大多数人又转变成了不接受。这些发现提示我们,道德直觉可能有不太灵敏的一面:让人从活门掉下去也许是不正确的,但因为没有使用个人力量“亲自推”,就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道德直觉也可能有过于灵敏的一面:与“不推”导致的五倍伤害相比,“推”可能是正确的选择,直觉反应对受害人承受的伤害过于担心。从这个角度上看,道德直觉并不十分可靠。

三.情绪性的警报与“近视”的监控系统

是什么原因使道德直觉不那么可靠?相关的研究或许能对此提供一些解答。有研究人员检测人们做“电车问题”道德判断时大脑的激活状态,或者让实验者服用加剧或抑制情绪反应的药物后再做道德判断。也有神经病理学的研究者选取了一些大脑情绪系统或认知系统受损的受试者做道德判断。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脑的情绪系统与人们的道德直觉密切相关。心理学家乔舒亚·格林提出了一个“模块近视假说”对道德直觉的运作方式作了解释。这一假说认为,人类大脑中存在一个“监控系统”监控审查个体的计划行为,并在个体打算伤害他人时发出情绪性的警报。但是,这个系统只调用少量的认知资源参与,是一种简单的“单通道”审查加工。因此,当人们意图伤害他人时,监控机制能察觉并发出情绪警报,警惕伤害行为。而如果伤害是非直接的,由于监控系统的认知资源局限,非直接伤害避开了审查机制的监控,使其不能引发情绪警报,即该系统是“近视眼”(myopic),这就造成了道德直觉的不客观性。

下图,即反映了这种道德直觉的不客观:

四.道德困境中人的选择

面对道德争议,我们不应仅仅听凭道德直觉,深思熟虑是一种同样极具价值的行动依据。

当前自动驾驶产业的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的努力,对利弊权衡和文化差异进行考量,力图建立多元性的自动驾驶道德规范。对人们面临道德争议时如何判断的研究,也为特定文化、地区设计出更合理的自动驾驶方案提供了帮助。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