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健康码与互联网创新
2021-01-07 16:45:06
  • 0
  • 0
  • 3
  • 0

防疫健康码与互联网创新

一、防疫健康码

防疫健康码可谓是中国抗疫的创新管理举措,但这个健康码仅仅反映当事人自主填报时的状况,以后走到任何地方出示的健康码都仅仅体现这一点,跟当事人去过什么地方没有任何关联。虽然健康码时时更新,这个“更新”便毫无意义。

我所在的学校几个月来,一直要求每天上报体温和所在(到)的地方,这个信息如果“上传”到健康码的生成机制上,则时时更新的健康码便能准确反映当事人的“防疫健康”情况。到任何地方,只要一出示健康码,防疫人员就无需询问你到过什么地方。

这事,关涉到了大数据的使用。互联网企业如果没有动力去做,政府从管理的需要和角度上,应该促成这事,或跟互联网企业合作促成此事。

二、互联网创新

近来,对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如阿里、腾讯等的质疑鹊起,说他们不像美国的马斯克那样做真正的创新,却争相去做“菜市场”配送,跟社区的小贩、菜摊争饭碗,瞄准买卖白菜、萝卜赚的那几个钱,格局太小;特别是,“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人们对诸如阿里等巨头所做的“金融创新”不过是放高利贷,开始大跌眼镜。不管是争“菜市场”还是放高利贷,都仅仅是借助资本和技术的优势与民争利,“套利”而已。这算是互联网的科技创新吗?

现在的全国、全社会防疫“常态化”,迫切需要将人们日常生活的大数据“整合”,应用到诸如“健康码”之类的防疫管理措施上来。这种迫切需要,是政府看不到?还是互联网企业看不到?有担当的政府哪里去了?有担当的互联网企业哪里去了?做这事,从技术上看算不上创新,但在社会管理上,却是很大的创新。

很多人指责互联网企业缺乏担当,不敢于创新、只忙于与民争利。事实上,企业的核心价值是逐利。要培养创新的人,这是教育的主要责任,而要营造敢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则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不应该对企业提出过多的“社会担当”,这不合理。当然,中国的企业家像美国的马斯克那样勇于创新,是人们期望的。

三.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如果将防疫健康码跟各个单位上报的各自员工的体温、所在所到的地方关联起来,则不仅大大促进常态化防疫的社会成本,大大提升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且这种“联合办事”的方式会扩散到社会生活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人员在各种道路上的信息、去过的旅游地、医疗、购物、食品消费等等信息汇总起来,构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全民信息池”,只要想了解调查一个人,只需将该人的信息从这个大信息池里调出即可。如此,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民主化进程,将大大提升。

这种大信息池直接关涉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安全,由此成立直属中央政府的“国安信息局”就成了客观需要,就像数字人民币的管理那样,在大信息池里的信息,受到国家最高规格的保护,非以法定程序和法定事由,任何人和任何单位都不得也无法调取里面的信息,除非关涉到违法犯罪,比如某个确诊新冠的人的活动路径、由防疫部门的人员依法调取外,其他的人都不得也无法从信息池中调取该人的行踪。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