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辩论会是什么?
2018-06-07 15:53:16
  • 0
  • 0
  • 4
  • 0

“学习”辩论会是什么?

我已经在七年级组织了四、五次《“学习”辩论会》了,前两次不给学生设限、让他们自由的述说自己的学习状况,后两次基于前两次的实践(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修改——尽管主题依旧是《‘学习’辩论会》但具体要求是“用实例说明自己学习上的三个长处(优点)”,且要求台下的学生听到登台演说者的演说之后只能“赞成”或“反对”其呈现的长处之不足,即还有他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长处,讲述出这个长处来。

事实上,这样的课程设计,将课堂教学变成了诸多衍生课程:

1.有的班里成了学习方法研讨会;

2.有的班里成了以学生之间学习上的互助为抓手的凝聚向心力的沙龙——来自同伴互助的描述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得班集体更加和谐、更加积极向上;

3.有的班里成了团体心理辅导(兼具个人心理辅导)——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登台演说,被台下的学生补充了,或“赞成”或“反对”其言说,指出了连他本人都没被发现的学习时的长处。如有个男孩登台说自己七科的学习都不怎么样,成绩也不好,没发现自己的长处。此时台下就有学生站起来“反对”,指出了他学习上的优点:记忆力很好,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自己不上心、光顾得玩------;

4.有的班里则暴露出了班风不正、同学之间关系极其不好——表现为:登台演说的学生还没讲话,台下就一片“倒喝彩”声,于是台上的学生只好匆匆说一句话了事——下台,而且这种景象绝非个别,而是大多数学生都如此。此时,这样的班级里的《“学习”辩论会》,就成了扶正群体走向、纠正歪风邪气的主题班会;而且,这样的班级里,教师与学生的“冲突”非常剧烈——厉声呵斥:怎么说不出来自己的长处?任何人都有长处的---对台下的学生则是——你们跟他一年了,有的可能小学就在一起、那就在一起六七年了,他身上一点优点都没有?!是他没有、还是你根本没发现?!

5.------细分教学活动走向的类型,还可以很多很多。

——对于课程演变成了“主题班会”的班级,我在过去十多年的记述中有很多精细的记述,如在二百万字的《教育叙事研究》系列中,在《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管理》或《教育叙事研究——学习理论》等分系列中,或其他序列中,都有精细的记述。

——学生群体风气不正,根源于学校里的成年人也是这幅德行。学校里的成年人如果骡子尥蹶子一样的不知道好歹(如坚决让有能力有信心有方法的教师边缘化、不让他去干,而坚决让不想干、不能干的教师去干),这种基于无知而缺德的行径,就让学校里弥漫着竞赛谁更加不知道好歹、更能骡子尥蹶子(就像有些学校管理者的德性那样),没有呈现问题所在的氛围、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哪怕丝毫的学校组织方面相助,事实上、整个群体一盘散沙。如此,出现骡子尥蹶子并引以为豪,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了。

基于我对我所在学校的分析研究,许多年之前,我的小文《我对薄弱学校的十点观察》,被树人网上《教育时报》记者看中刊登在该报纸上,那里面,有14个具体而微的根源(或称之为现象;被选入刊登在报纸时做了删节,变成了10个)。虽然我所在学校近年来已经发生了较之于以往很大的变化——自然是朝向好的方向,但那10多个根源,依旧在现实中存在。

使我惊奇的是,起初教育预设和课程设置(这些预设和设置,都是我自己基于现实、基于学生成长内在需求,基于良知自己添加的;就像我带领学生做级部杂志《少年时代》,就像我自编课程《公民法治教育简明读本》,并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一样——这些东西,都有文字记载,且每天的基于此的教育教学状况,都发布到我的博客或论坛主题帖子里),并没有如此预设和设置,是教育的现实促成了它,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促成了它。

就像学生要成长一样,教学也要成长,包括具体而微的目标,以及具体的路径和方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