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去中国化
2021-12-15 15:41:37
  • 0
  • 0
  • 0
  • 0

全球化与去中国化

一.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可简述为全人类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无国界的一体化。人类社会无时不刻不存在矛盾,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基于产业资本运作及其结果所产生的矛盾而引发。而现在已发展成了金融资本统治下的全球化,金融资本无国界,金融资本家无祖国,金融资本全世界流动。

二.全球化下的主要矛盾

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发达的国家,因其国内的资本主要体现为金融资本,它面向的不是物质的产生,于是西方国家普遍生产不足,即人们常说的“产业空心化”,那么他们的产业到哪里去了呢?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了,于是中国等国的产业过剩,就将过剩的产品输送到“产业空心化”的国家以补其不足。换回来的外汇呢?干什么去了呢?重新输入到美国、买了美国的国债了。

这种设置和循环,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它在美国国内引发的矛盾是贫富分化加剧,因为能玩金融资本的毕竟不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大众,而是金融资本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民众去“占领华尔街”,就是证明。

三.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被两次扒皮:中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生产出的一般日用消费品输出到美国,以满足大众的生产生活所需,这是第一次扒皮;所赚取的微薄利润外汇(相比于金融资本的利润率而言,直接生产产品的利润极其微薄),又回归美国买回来了它的债券,以维持美国金融资本市场的稳定,这是第二次扒皮。

中国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中所处的位置,让中国急切的、心甘情愿的被扒皮。这是没办法、也不能超越的阶段。但,中国不会永远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

美国人说:“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美国每逢遇到危机就开动印钞机疯狂印钱,美国本国不会出现大问题,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能发生海啸般的冲击、发生大的危机和通胀(已经发生过多次;以往,每隔一、二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而每一次美国都能转嫁危机)。这都是金融资本运作的结果。

四.美国为什么要“去中国化”

美国的金融稳定,美国尽管“产业空心化”而民众生活却能享受物美价廉的一般消费品,都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前述的资本(美元货币)循环不能中断或打乱;现在,中国买给美国一般消费品换回来的外汇,不买或少买美国的国债,而是投向了“一带一路”,投向了亚投行,投向了人民币的互换,投向了期货贸易,投向了支持高科技产业。这,打乱了美国的部署,他们的生活不能像往常那样了。于是,以前几十年的中美共治、中美共享的“蜜月期”,成为了过去时。美国开始以中国为敌。

此前的全球化阶段,过去了,现在到了新的阶段:全球化尚未解体,“去中国化”就已经来到了。

五.美国的“新冷战”思维

拜登上台以来实行的政策,姑且称之为“新冷战”吧。因为在他们那里,只要不发生“热战”,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什么道义、民主,统统都是画皮。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